"老李,听说你们一纵的番号没了?"食堂里,新来的小战士怯生生地问道。那个头发花白的老兵夹菜的筷子突然停住,脸上的皱纹更深了。"小鬼,番号没了,可魂儿还在呢!"他猛灌了一口二锅头,眼睛却亮得吓人。
这支被称作"天下第一纵"的部队,当年在莱芜可是把李仙洲的五万大军硬生生给拖住了三天三夜。叶飞带着弟兄们像钉子一样钉在阵地上,愣是没让敌人前进一步。那会儿的兵,个个都是铁打的汉子,枪管打红了就抡起刺刀干。现在想想,那场面还跟放电影似的在眼前晃悠。
陶勇手底下那帮"攻坚专业户"更是个顶个的狠角色。碾庄打黄百韬那会儿,敌人的机枪跟炒豆子似的响个不停。四纵的兵硬是顶着枪林弹雨往上冲,有个排长肠子都打出来了,还抱着炸药包往前爬。后来在上海,英国人的军舰敢在长江里耀武扬威,陶勇直接下令开炮。那叫一个解气!老辈人都说,四纵的兵打仗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怂。
王必成的六纵就更邪性了。这帮"夜老虎"专挑月黑风高的时候动手,孟良崮战役那会儿,张灵甫的整编74师号称"御林军",结果让六纵从背后捅了刀子。有个老兵回忆说,那天晚上山里的狼都不敢叫唤,就听见六纵的冲锋号响得震天雷似的。天亮一看,漫山遍野都是敌人的尸体。
这么些个能征善战的部队,怎么就在军改的时候被裁撤了呢?这事儿说来话长。一纵改编的20军驻扎在开封,跟38军、54军这些老牌劲旅在一个战区。38军那是从井冈山下来的老红军,54军更是根正苗红的嫡系部队。四纵改编的23军在哈尔滨,周围不是39军就是40军,个个都是战功赫赫的主儿。
六纵改编的24军更惨,驻扎在承德,跟27军区的老牌部队比起来,资历确实差了点意思。这就跟打篮球似的,你再能得分,没拿过总冠军戒指,在更衣室里说话都不硬气。
不过要说这些部队真就比不过别人,那可就大错特错了。当年在淮海战场上,华野这三个纵队可是让国民党军闻风丧胆。有个被俘的国军团长说过,宁可碰上三个师的共军,也不愿意遇见华野的一个纵队。这话虽然夸张,可也说明问题。只是到了和平年代,部队整编要考虑的因素就多了去了,不是光看谁更能打就行的。
现在73集团军里头,还有不少当年一纵、四纵的老兵后代。这些年轻人训练起来那股子狠劲儿,跟他们的父辈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有个连长说得好:"番号就是个名头,真本事在身上揣着呢!"这话在理,好兵到哪儿都是好兵,就像好酒,装什么瓶子里它都是香的。
那些被裁撤的部队虽然番号没了,可他们的故事还在军营里流传。新兵入伍第一课,班长就会讲莱芜战役、孟良崮战役的往事。训练场上喊的口号,还是当年老前辈们用鲜血凝练出来的。有个退伍的老兵回部队参观,看见新兵们训练时那股子拼劲,眼泪唰就下来了。他说这就像看自家孩子,虽然改了姓,可骨子里的血性一点没变。
军史馆里,华野这三个纵队的战旗依然高高挂着。旗子已经褪色了,可上面绣着的战功一点都没褪色。每逢重大节日,部队都会组织官兵去瞻仰这些战旗。新兵们站在旗子前宣誓的时候,眼睛里都冒着火。这火种,从1947年一直烧到现在,从来就没灭过。
食堂里,老李喝完最后一口酒,拍了拍小战士的肩膀:"小子,记住喽,当兵的不是看番号,是看骨气!"窗外,训练场上的喊杀声震天响,新一批的兵正在练习刺杀。那架势,那吼声,跟七十年前的老照片上简直一模一样。
本文创作的目的就是要传播积极向上的能量,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低级趣味或者违反规定的内容存在。要是发生了侵权的事情,就赶紧联系我们,我们会把这个事情处理好的。
盈胜优配-a股杠杆平台-最大的配资公司-配资平台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